第181章 国家就挺适合的
之前赵繁就说过,同时接触5家,不过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比利时以及英国都比较倾向发展欧盟,争取共同的利益一致化。
不管华夏做出多少让步,只怕都很难打动他们。
不过就算是拒绝,应该也不会很快回复,毕竟欧洲国家的办事效率出了名的让人着急上火。
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,就狠狠吐槽了这一点。
只是没想到,英国会第一时间回复,毕竟他们的办事效率也没好到哪里去。
众人在会议室里看完了交涉函还有其他信息之后,赵繁忍不住嘲讽地说道:“看来英国对现在的局面很是不满,或者说是对国内的发展速度很焦虑。”
按照正常流程,他们的回复时间应该跟德国和法国的速度差不多。
可现在就看到了交涉函,很明显就是拿到华夏提交过去的方案,没两天就确定了回复内容。
在场的众人一听赵繁这话,立刻明白他有点倾向答应。
李永刚忍不住反驳道:“可是他们想单独注资我们的轧钢产业。”
这位苏欧司的司长,年纪要比陈宏都大一些,每次发表的意见也相对保守。
陈宏也认同赵繁的观点:“看来他们是势在必得,交涉函后面还声明了,如果不尽快签订协议的话,后面美国会反对,欧盟肯定也会反对。”
英国虽然和美国走得很近,但到底还是加入了欧盟,只是他们很多时候不愿意听欧盟的决定。
不过欧盟态度坚决的时候,他们不听也得听,要不然就得脱欧。
李永刚听出了陈宏和赵繁的意思,他皱眉声明其中的区别:“可他们想注资的是轧钢技术,这已经涉及到战略性的产业。”
之前赵繁提议让欧盟注资不太重要的产业,他就提出过反对,轧钢厂是国家的重中之重,他想都没想就反对英国注资。
华夏现在虽然还有盟友,但有的时候还不如没有,为了国家安全,每走一步都要异常谨慎。
赵繁却摇头说道:“我觉得比例不要超过49%,这个条件可以答应。”
英国想在欧盟和美国反应之前签订这个协议,要不然变数太多,未必能合作成功,而国内也需要快速签订协议,尽快解决东北工业的问题。
陈宏知道赵繁的考虑,他迟疑地说道:“这个报告未必能在最高会议通过。”
如果换作是小年轻,陈宏当然会对眼前这个下属异常自信,毕竟他的报告无往不利。
可他不年轻了,这又是国家大事,每一份决议都要异常谨慎,他不认为这么大的让步还能通过最高会议。
赵繁却很自信地说道:“把所有的情况都分析清楚,通过就签订,不通过那就和欧盟拉扯,要么就等国内的技术研发出来。”
他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,要是现在处境真的很尴尬,人家未必肯速战速决。
而且赵繁还提出了一点,那就是想和国际上保持平稳合作,相互注资的情况肯定还会有很多。
这次的合作可以当做一个试验,吸取更多的经验,为以后的案例提供充足的数据。
没有出乎陈宏的意料,这份报告放到了最高会议上,立刻引起了激烈的讨论。
“这次是在轧钢产业做出让步,下次是不是要在军工方面做出让步?一步退,步步退?”
“我觉得没有那么严重,赵主任不是说了,比例不能超过49%,对方即便是想争夺管理权,股份也没有超过。”
“何况全国的轧钢工厂又不只有东北,首都和沿海地区的比例还是占据了大部分,并不影响整体的战略性结构。”
“我觉得赵主任说的也挺好的,想发展得更快,就是要和各个国家合作,第一个对象是英国挺合适的。”
虽然跟美国和苏联都签订了科技研发项目,可人家分了好几个阶段,又是非常长期的合作,不可能在这个合作中收集数据。
欧盟是又合作又提防,也不适合作为第一个实验的对象,英国如今不算最强,但也曾强大过,确实比较合适。
因为这件事要和时间赛跑,报告通过之后,赵繁又被叫到外交部开会。
会议刚开始,李永刚就感慨道:“真没想到这样的报告也能在最高会议通过,为了尽快合作落地,英国那边建议他们过来签订协议,顺便视察一下投资的项目。”
这是打算来一趟就解决所有的问题,签了协议之后再回去。
对这个安排,赵繁挺满意的,看来紧急情况之下,树懒也可以很快速。
确定了所有的细节,陈宏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说道:“那就发交涉函吧。”
美国刚开始是英国的殖民地,后来发展上来了就倒反天罡,试图掌控英国。
这样的情况下,两边的势力可以说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英国的反应速度虽然很快,但他们的代表团还没有出发,美国就已经收到了消息。
在白宫的会议上,看到这些信息,这些没多少素质的白人政客就骂开了。
“该死的!英国在搞什么鬼?竟然和华夏合作。”
“华夏竟然同意注资,他们不是非常保守吗?”
“不用问也知道,这个提议肯定是那个该死的赵繁提出来的,但凡是他起的头,基本上就没有失效的方案。”
抱怨了十多分钟,总统就赶紧让大家进入正题:“英国的代表团今天就要出发去华夏了,抱怨已经于事无补,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。”
这个时期美国只是试图掌控英国,实际手段还没有多少,英国的实力也没有21世纪那么差,要是他们蹭上了华夏的发展快车,说不定会让他们脱离控制。
欧洲也还没有那么软弱,英国要是再跑了,美国的处境可能就不妙了。
美国能发展得这么快,国内的分析师还是有几把刷子的,没多久就有人提出:“华夏想引进这个技术,无非是提升工业基础,如果亚洲其他国家的工业基础快速发展呢?”
这个时候美国的工业还不需要转移,但为了未来的布局,转移一些不太重要的产业也未尝不可。
立刻就有人提议道:“日本和华夏有深仇大恨,选这个国家就挺适合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