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0章 请假的生活
在白宫的会议室里,各种吐槽谩骂的声音结束后,众人还是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其中一个议员说道:“不答应的话,华夏就要和欧盟制定10年的科研计划,不管是我们还是苏联,都无法干涉他们投入的资源,也就达不到消耗他们国力的目的。”
眼下答应这个要求,还能和对方协商投入的资源,可以在稍微提高一点的底线之内尽量提出要求。
还有人分析了当前的情况:“华夏现在坏得很,动不动就在我们和苏联之间挑拨,要是他们研究不顺,那个可恶的赵繁,说不定会拿这个研究进度去说服苏联减少投入,那我们一个目的都达不到了。”
科技展的目的就是两个,一个是苏联把资源投入科技计划中,另一个就是拉其他国家一起下水。
最后还是由总统拍板:“答应吧,把成果分成无数个阶段,按照阶段共享给他们,也能以此要挟他们投入资源。”
这个计策并非美国首次使用,对付欧盟就经常这么干,即便是给一点好处,也是分成好几份。
他们向别人索要好处的时候,那就是全都要,这种强盗逻辑在规定时间内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次美国也不愿意拖太久,和苏联通过气之后,直接就给华夏发了交涉函。
看到上面的内容,华夏这边也是无奈,谁都没有想到赵繁想出了那么刁钻的对策,美国竟然还有应对的办法。
如果没有轧钢技术的引进,拖一段时间再来回拉扯也未尝不可,可东北那边的工业升级却等不了。
陈宏叹了口气对大家说道:“这就像一块香甜的大蛋糕,虽然不是一次性端给我们,但能咬一口也是好的。”
要不是赵繁出了这个计策,这口蛋糕别说是咬一口,只怕是连看都不能看一眼。
而且这还不是一个蛋糕,而是美国一个,苏联一个。
按照之前他们合作的德行,应该是统一意见之后才发交涉函。
苏联这个蛋糕估计也只能咬一口。
美国和苏联联合起来,华夏也并非没有盟友。
赵繁直接问道:“欧盟那边是什么反应?”
两边的回复应该是差不多的,即便是同意了两个技术的共享,也是分了好几个阶段。
李永刚作为苏欧斯的司长,拿出了一份资料递给赵繁,顺嘴就总结了欧洲的情况。
“他们当然高兴了,能获得美国的半导体技术,还有苏联的军事技术,虽然拿到全部的成果需要好多年,但又不耽误自己研发。”
有阶段性的研究进度,他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验推进,未必要等到美国和苏联全部交付数据。
更何况人家给的完整结果也未必是正确的,还要自己验证之后才能使用。
华夏这边发了同意的交涉函,两边就商定协议签订的地点和时间,前后忙碌没有超过半个月,这件事就尘埃落定了。
计划委员会的工作卡在轧钢技术上,赵繁大部分的精力暂时只能放在外交部,去签订协议的代表还没有回来,他就参加了引进技术的会议。
引诱英国上套的计策之前就制定了,这个会议只是完善一些细节,结束得还挺早的。
赵繁难得过来部里,察觉他状态不太对劲的陈宏,就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。
刚关上门,陈宏就问道:“解决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,我怎么看你不太高兴啊?”
刚才在会议室里大家都很兴奋,赵繁当然知道这是为国家可以快速发展而高兴,听到领导这么问,他也担心对方误会。
这个时期的风气还没有那么开放,他又身处比较关键的位置,之前还接受过调查,自然不能留下把柄。
赵繁连忙解释道:“只是想到进入外交部后,一直都在深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,好像没个尽头一样。”
言外之意就是有点累了,并非看不得国家快速发展。
陈宏倒是没有误会赵繁的意思,这是自己很看好的人才,自然是希望他一切顺利。
听到这个解释,作为过来人,他立刻就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心态出了一点问题。
他想了想后才劝道:“无限循环的斗争确实让人疲惫,可我听说你去东北一带做过两次调研,难道没有发现前后的变化?”
赵繁很聪明,一下子就明白了陈宏的意思,他们这些领导人在国际上与各国带头厮杀,这才能让国内发展得那么迅速,国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。
赵繁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到有些疲惫了,因为他觉得意外事件一个接着一个。
别看他现在30多岁了,估计到60岁还是这样的状态,一眼望到头的人生,不管是谁,都会产生类似的心理。
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我有点钻牛角尖了,应该协调一下生活和工作的节奏。”
也不能怪赵繁会陷入这种怪圈,上辈子他是一个爱自由的人,要不然也不会进行全球旅行。
可穿越到这个时代,为了吃饱,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外交部,然后就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。
这一路走来虽然很顺,可他总希望国家可以快速达到21世纪的发展水平,前后忙碌了快20年,一直没个结果,会心生厌烦很正常。
之前父母还住在四合院的时候,偶尔回去,能直观地看到底层人民的生活变化,下意识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自从父母搬到了新的单位,这个环节就省略了。
只有付出,一直看不到回报,时间长了谁都没有耐心。
妻子还没有出月子,观察民生的活动只能约上儿子,然后才进入上学正轨没多久的赵承宇,又过上了请假的生活。
即便是一个城市,但每个区和每个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,特别是首都这个地方。
不管是在外交部,还是在计划委员会,这两个区基本上都是严格管控区。
赵承宇跟着父母回到国内,生活的环境基本上都是领导阶层,偶尔去到普通的社区,他以为那些比较困难的群众只是部分。
法国也有这样的地方,那时候他还问过父母,得到的答案是,即便是美国,也有非常贫穷的群众。
可父亲现在带他去的是郊区农村,还和他说了这里的情况要比前几年好很多,也比其他省份的农村经济水平高无数个档次。
赵承宇的关注角度还挺新奇:“爸爸,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国家快速达到法国那样的经济水平呢?”
看着脸颊还带着奶膘的儿子,赵繁耐心地说道:“这个问题的答案,我还在摸索,可能这辈子也搞不明白,也许得指望你,甚至是你的孩子。”
可惜他的好儿子并没有领情,义正言辞地说道:“我会好好努力,争取自己找到答案,不交给自己的儿子。”
虽然知道赵承宇没有指责自己这个父亲不称职的意思,可他还是被这个回答搞得哭笑不得。
可惜这样的悠闲时光还没有过三天,引进轧钢技术的后续就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