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浮光书境 > 四合院: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> 第184章 对于外交部的安排

第184章 对于外交部的安排

赵繁在驻守法国期间,也曾多次前往英国,因此在组建接待团的时候,他成为了第一人选。

计划委员会这边的工作卡在了轧钢技术上,想推进也推进不下去,对于外交部的安排,他答应得十分爽快。

反正苏联那边收到了接待团的名单后,多少有些不太高兴。

赵繁在国际上颇有名气,有他作为接待团的成员,规格自然不可能太低。

然而英国宁愿规格低一点,也不愿看到赵繁,因为大家都清楚,有他参与谈判,对手绝对讨不到好。

华夏安排谁接待,那是国家的内部决定,别说英国现在多少有些有求于人,就算没有,他们也干涉不了人家的决定。

在谈判会议上,英国的代表不敢托大,谨慎地提出了己方的意见:“现有的技术生产出来的钢材并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,我们希望拿出一部分利润作为研发的资金。”

见赵繁看着提交过去的研发方案,英国的代表已有所准备,觉得华夏可能会讨价还价。

没想到赵繁只是和身边的秘书交谈了几句,便点头同意了:“只要比例合适,这有利于产业的更新迭代,我们同意。”

到了他这种级别,决策的自主性还是挺高的,之所以会这么轻易地同意,主要是因为这符合国内的发展方向。

别说是赵繁这个穿越人士了,就是计划委员会普通的科员,心里也很清楚,国家不管是引进什么技术,最后还是要走自主研发的路线。

英国提出这个建议,也就意味着要拿出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利益用于研发新技术。

严格说来,还是华夏赚了。

见赵繁没有那么苛刻,英国的代表松了口气,又提出一个建议:“我们希望这些产业可以迁移到沿海城市,这样运输也更方便。”

可惜他们松气得太早了。

赵繁直接摇头说道:“这一点不行,我们需要快速进行产业升级,迁移不仅会增加实际成本,还要考虑时间。”

难道国内不知道厂房建在沿海城市更方便运输吗?之所以不愿意搬迁,还不是想把产业留在这里,把发展的机会也留在这里。

虽然老话说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。

厂房搬走了,不可能人人都一起走。历史上确实有过搬迁的路子,但也留下了一地鸡毛,到21世纪,东北的经济也没有恢复到当年的辉煌。

这一点英国也很清楚,之所以提出来,只是想试探华夏的底线。

英国提了自己的条件,华夏肯定也要提自己的,第一点就是投资的资金。

看到赵繁提交过来的细则,英国代表觉得一阵牙疼,无语地说道:“在来之前我们没有考虑过实际投资,只是打算转让轧钢技术作为投资的成本。”

两边发交涉函的时候也没有说要加钱,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轧钢技术来的,没想到他们代表团过来后却是这一套说辞。

这就像是去餐厅,在门口谈好的是一道菜,可到餐桌上上的是10道菜。

做都已经做出来了,这个时候不想给钱,多少有点说不过去。

赵繁却没有半点理亏的意思,只是提醒对方道:“我们这里已经有下游的销售渠道,只要产品生产出来,不用考虑消化的时间,没有比这更适合的投资项目了。”

苏联的钢材质量目前已经落后于欧美,生产出来的钢材也可以作为结算的产品。

更不要说亚洲好多都是发展中国家,对钢材的需求量非常大,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销路。

英国的代表团不想答应:“可我们出钱出技术,回报太少了。”

华夏给出的条件就是优先供货给英国,其他的都是正常交易,可他们却要付出资金和技术。

而华夏提供的就是基础的资源,这些条件其他国家也可以提供,这就让英国代表团觉得合作不对等。

赵繁看他们一副想讨价还价的架势,只能淡淡地提醒道:“我们都知道这个合作协议需要快速签订,这么反复拉扯,变数太大了,能答应的我们会答应,不能的也没有回旋的余地。”

美国还在一边虎视眈眈,英国内部拖后腿的人也大有人在。

要是这个协议不赶紧签,后面还能不能签那就犹未可知了。

英国目前的处境确实不妙,代表团的成员商量了十几分钟,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一条例。

其他有争议的地方,基本上都是赵繁坚持,他们就得退步。

和出国之前预想的差不多,对上这个人,根本没有占上风的机会。

协议签订之后,外交部开了一个小的庆功会。

陈宏感慨地说道:“这真的是我们第一次和欧美国家交涉最顺利、最快速的一次。”

自从赵繁加入外交部,华夏就和国际上的这些国家有了来往。

可因为底蕴问题,即便是能争取到优势,也要反复拉扯很长时间,更不要说经常都是处于下风。

这次能这么快签订协议,特别是看着那个英国代表一脸的便秘样,谁心里都很是畅快。

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谁的功劳,于是纷纷恭维起了赵繁。

“赵主任不是说了吗?这个协议不快点签的话,可能会存在变数,他们既然都带队来参观环境了,自然是下定了决心。”

“只要赵主任出手就没有不成的。”

赵繁却没有居功,反而表情严肃地摇头说道:“我感觉应该和最近国际上的风向有点关系,我们到底才和国际接轨,消息并不如欧美这些国家快速,我们都能收到消息,那他们肯定也能。”

刚才他一直在看情报部门提供过来的资料,种种迹象表明,最近的局势确实有些诡异。

这个时期的很多领导都是军队转业,听到有可能会爆发战争,每个人都有些担心。

林鹏飞迟疑地问道:“如果爆发地缘性冲突,会是在哪里?”

要是在亚洲的话,那他们可能要提交一份预想性的报告,让军队做好提前准备。

赵繁把其中的一份情报拿了出来,不太确定地说道:“可能是阿富汗,新上台的政府关押了苏联支持的塔拉基,要是这个人出现什么意外,一定会爆发外政干涉性质的冲突。”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