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那就贷款吧
分析完情况之后,会议室里的人都有一个共识:他们眼下只能憋屈地答应。
至于原因:“他们拉上了欧盟,不答应也得答应。”
一贯是墙头草且软弱的欧盟,这次却很坚定地站在了华夏这边。
这倒不是他们突然强硬了起来,而是利益驱使,因为不管是漂亮国提出来的10年计划,还是苏大哥那边,对他们来说都极具吸引力。
华夏提出的建议虽然他们不能加入核心项目,但就算是一边倒,人家也不可能让他们获取核心技术。
还不如紧跟华夏的步伐,两边都加入,即便都不是关键性的技术,但总的利益还是能得到保证的。
欧盟的想法,漂亮国也很清楚,可他们也无可奈何。
接受了现实之后,漂亮国的商务部长就说道:“把不太重要的技术列出来,先和苏大哥交涉,确定了之后再回复华夏。”
立刻就有人提出了反对:“可我们提出的10年计划里,就没有哪些不重要的技术,而且还要分享给他们一些科研成果。”
之前的科技展,只有最后一天是发布10年的科研计划,前面的几天都在展览这些年的技术成果。
在公布计划的时候,漂亮国可是义正言辞地表示,会分享一些展示的成果。
要是同意了华夏的提议,只让他们加入那些虚无缥缈的项目,却没有提供之前展示出来的甜头,对方肯定是不干的。
已经很心烦的新总统没好气地说道:“那就把等级最低、最不重要的那些技术分享给他们。”
即便是这样,漂亮国总统也心疼得直流血,可他们大张旗鼓地展示了诱饵,要是出尔反尔,以后在国际上就不用混了。
虽然他们不太在乎名誉,但也不能把脸都丢到地上,特别是他们还没有成为世界老大呢。
要不是这么无耻,他们后面也干不出来拿了洗衣粉污蔑别人的事。
忙了好几天,赵繁又回到了医院,陈敏还没有要生的迹象,别人倒是不着急,她自己却急得不行。
到底是分开了好几年,即便是对着奶奶,她也不好说出心里的忧虑。
赵繁回到医院后,就让两家人晚上回去休息,他自己陪床即可。
大家也没有拒绝,这个时候的医疗条件还不是太好,白天黑夜熬了好几天,确实有点扛不住了。
晚上只有夫妻俩在的时候,陈敏就忍不住说道:“预产期都过了好几天了,一点发动的迹象都没有,这几天我感觉他在我肚子里没有动静了,生承宇的时候不是这样的。”
要不是在医院,她这会估计已经崩溃了,心里总是觉得孩子是不是胎死腹中。
毕竟之前胎动那么频繁,可进入医院这几天,孩子就没有怎么动。
看着妻子都已经有点语无伦次,赵繁只能安慰她:“医生说提前和推后十几天都是正常的情况,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,要是有问题,医生肯定早就发现了。”
可怀孕的人有些时候是不讲道理的,陈敏抚摸着高耸的腹部,越想越觉得孩子在里面肯定出现了什么意外,控制不住情绪就开始哭了起来。
赵繁见状哪里还有心情安慰,直接就说道:“别哭,我去询问医生能不能做剖腹产。”
他这个级别,家属住院不可能跟别人共用一个病房,组织上也打了招呼,可以说是医疗资源紧着他们来的。
这个时候的剖腹产虽然没有21世纪那么成熟,但也不是不能做。
还不等赵繁离开,陈敏就一把抓住了他的手:“好像开始疼了。”
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不管是陈敏,还是作为丈夫的赵繁都知道,这个孩子要出生了。
医院是有电话的,把陈敏送到了生产室,赵繁就打电话又把两家人都叫回来。
看着赵繁紧张地望着生产室的门口,王桂香安慰他道:“小敏这次的肚子圆圆的,应该是个小姑娘,你们以后就一儿一女,组成一个好字。”
陈敏已经28岁了,夫妻俩的感情又那么好,不管是彭家还是赵家,其实都已经意识到他们不会再要孩子。
两个虽然比其他家庭少一点,但兄妹两人以后可以相互扶持,也没有什么不好的。
廖青宁听到王桂香这么说,心里挺欣慰的,赵家的门第虽然不高,但全家人都是讲道理的人,特别是赵繁非常体谅陈敏。
这门婚事,南星海不少住户都挺羡慕的。
事与愿违的是,医生一出来就对众人说道:“是个6斤7两的大胖小子。”
两家人希冀的小棉袄就这样泡汤了。
彭书记也跟着一起来了,见大家僵住,笑着打圆场道:“我还以为是个闺女呢。”
赵德福立刻应承道:“儿子也不错,相差6岁,大孩子可以影响小孩子,父母能少操心呢。”
赵家的孩子相隔五六岁,不是赵德福夫妻有意为之,而是中间也有几个,只是没有养住而已。
他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会夭折好几个,到赵繁这一代医疗水平上来之后,孩子的死亡率才降低下来。
赵繁不仅要兼任外交部的事务,还要主理计划委员会的工作,他比一般的领导都要忙。
妻子还没有从医院回家,他就得回去上班了,没想到一开会就发现了很大的问题。
在会议上,赵繁皱着眉头看向在场的人问道:“第一批能源已经开始往国内运了,现在才发现质量达不到标准,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?”
之前他跑了两次东北,其实也不算纸上谈兵,可却还有疏漏。
这样他不仅很是自责,心里窝了一团火,因为每次去出差,都没有完成最后的工作,问题很可能就出现在这里。
如果赵繁有责任,那主要的责任人就是徐丰,因为他从第一次去出差就驻守在东北,是这个项目的实际负责人。
何况他又是工业体系出身,而且在东北一带工作过一段时间,更是本地人,可直到工厂装修才发现问题。
看着徐丰想站出来认错,他摆了摆手示意道:“现在自责也于事无补,还是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。”
张学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:“说来说去还是国内的钢材质量达不到标准,要么引进技术,要么花钱大量只能进口。”
徐丰为难地说道:“可我们的资金有限,根本拿不出那么多资金,而且轧钢是战略性的产业,也不可能接受欧盟的注资。”
其他人也没有更好的建议,赵繁示意众人安静,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:“那就贷款吧。”
徐丰顺着就问道:“向谁贷款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