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是他自己申请的
不过这个事也没那么简单,毕竟石油不在华夏手里,即便是未来页岩油产出的漂亮国,此时的产油量也比不上中东和苏大哥。
绑定石油,也就相当于把脖子伸进别人的套环里,自动当狗了吗?可石油绑定货币好像也势在必行。
这个时候赵繁多少也能理解漂亮国支持以色列的目的,不在中东插根钉子监视那些狗大户,人家很可能会用石油进行经济制裁,威胁全世界。
权力这个玩意,集中在谁手里都容易膨胀。
在原有的历史上,漂亮国牵制了中东,拿到了石油的定价权,甚至让美联储独立于国会。
可几次经济危机,还是绑定了漂亮国的发展趋势,稍微动乱就容易出事,这完全不符合华夏和欧洲的长期利益。
这是撬动经济全球化的制度,可不是华夏能做得了决定的,即便是背后推动也做不到。
目前怎么抉择,其实赵繁也没想清楚。
会议结束之后,他就把这些设想和各种后果发回了国内。
陈宏看到报告后哪敢怠慢,很快提交到了最高会议。
大领导看了都有点无奈,欧元还没推行,越南战场还没签订和平协议,赵繁就已经看得这么远了。
不过他无奈的点倒不是这个,而是自己觉得精力不够了,更多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,他怕是难以看到未来的盛况了。
枭雄就是枭雄,感慨也不过是几秒钟的事,他很快就收拾好了心情,然后让大家先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,这是未来的发展走势,既然有了大概的预想,那就要在这中间看清楚华夏能成为什么样的角色,又能争取什么样的利益。
不少领导一开始就问赵繁怎么发表自己的意见,因为以前这小子提交问题,总会给出解决方案。
这是赵繁上辈子当那几年打工人的心得,老板不可能给你解决方案,提交问题的时候,最好带着自己的想法。
陈宏作为赵繁的直系上司,自然要为他说话:“这种大事,他怎么可能做得了决定,而且这牵扯到漂亮国最近的动乱,事情比较紧急,他可能也没想好吧?”
提出这个问题的领导只是想缓解一下气氛,毕竟这构想实在太关键了,觉得这会气氛比较凝重。
会议开了大半天,最后大家的结论是达成货币锚定石油,首先就绕不开联合国。
就像赵繁说的,以当前的国际形势,石油不能锚定唯一的货币,不管是苏大哥还是漂亮国,或者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和华夏,都没有直接拍板的能力。
最重要的是石油定价权也不能交给中东那些国家,还有赵繁提出来的,石油的产出量得提前布局。
别是那些中东王爷一生气,直接停产石油,到时候大家不就干着急了吗?
这件事想推动,确实不是华夏就能做到的,大家觉得可以稍微透露一点风声,只有别人动了,甚至做出不明智的行为,华夏才好谋定而后动。
赵繁收到国内对这件事的反馈意见,还有给他的自主权,立刻就知道怎么做了。
漂亮国知道这件事,肯定会去中东国家威逼利诱,让美元成为唯一的绑定货币。
至于在乎其他国家的态度,这会他们国内外的情况都火烧眉毛了,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。
现在可不是原来的历史,苏大哥的掣肘没那么大,欧洲和华夏联合已经起来了,中东那些土大户未必想成为漂亮国的小弟。
不仅华夏看得清楚欧美这些国家蹬鼻子上脸的本性,其他国家更是看得清楚,不少小国早就有了斗争求发展才是王道的认知。
不过在此之前,赵繁还是让情报部门调查一下此时产油国的情况,别是自己这边布局,他们那边的产量控制不好,一下就爆发战争了。
赵繁虽然不记得石油危机是什么时候爆发的,却记得有这个事,好像是中东第四次大战,漂亮国还介入了。
事实证明多调查还是有必要的,很快情报部门那边就提交了最新产油量数据,还有埃及和叙利亚跟以色列的紧张局势。
虽然不知道历史,可赵繁现在就可以猜到,漂亮国要是想更换货币的锚定,肯定会介入这次战争,让以色列成为自己在中东的套索。
美元成为唯一的锚定货币,这完全不符合欧盟和华夏的利益,这件事肯定是要阻止的。
是怎么阻止,赵繁一时半刻也想不到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。
目前的情况还不是很严重,赵繁先把这个可能的情况发回国内,一人计短两人计长,也许国内能想到解决的办法。
事业上纷纷繁繁,家庭也不太安稳,赵繁这天收到了国内的家书,说是赵良考入了一家研究所。
本来家里挺高兴的,结果没多久他就被调到外地去了,后面更是连信都没寄回来一封。
现在已经72年了,国民不少都知道很多国家项目需要保密,赵良最后的信件也说自己加入了一个大项目,可能不方便联系。
如果赵繁在国内,赵家也不说什么了,可大儿子常年驻守法兰西,小儿子好不容易毕业,竟然又杳无音信,这让他们怎么接受得了。
当时赵良考大学,专业还是参考了哥哥意见,赵繁觉得华夏未来要重点发展工业,机械设计比较有前景。
没想到这个小弟在这方面还非常有天赋。
因为赵繁不在家,彭书记特意照顾赵家,知道具体的情况,还跟赵繁夸赞过赵良的才华。
这个事怕是只能拜托彭书记了。
陈敏抱着异常活泼的小承宇跟着看完了信,也有些奇怪,按理来说她爷爷应该会阻止赵良调职保密项目才对,毕竟赵家就剩一个男丁了。
她安抚赵繁道:“爷爷的家书应该快到了,张大哥经常去四合院送东西,应该是知道情况的。”
这个张大哥就是彭书记的一个警卫员,赵繁之前见过一次,只比陈敏大几岁,人很是机灵。
没有出乎陈敏的意料,几天后彭家的家书里就提到了赵良的事,原来在调职的前夕,他还被叫去南星海见了彭书记一面。
上级一开始没调赵良进入保密项目,是他自己申请的,可能是知道家里会问赵繁,他事先就准备好了说辞。